◆ 上海文化藝術品研究院執行院長 孔達達
如果藝術品市場可以被歸類為消費市場的一種,我則更傾向于將其歸類為投資性消費市場。從數量上來看,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主力軍仍然是一批活躍于各地的古董或書畫經銷商和投資者。在中國人的意識中似乎很難將保值、增值或是提升社會地位等理念清空,盡管大多數購買藝術品的人都希望被看成純粹因喜愛而收藏的藏家。
受制于不得銷售中國古董以及古代和部分近現代名家繪畫的限令,面對以投資為主導的市場現狀,國際藝術品拍賣巨頭各顯其能,力求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實現突破和超越。佳士得似乎比它的競爭對手蘇富比更快地找到了方向和突破口。剛剛結束的佳士得上海秋拍推出了三個專場拍賣,分別以“亞洲和西方20世紀和當代藝術”“頂級生活方式”和“中國當代設計”為主題。三場拍賣共實現了超過1億3千萬元的銷售額,中國當代設計專場拍品百分之百成交,占全部銷售額的12%。據稱,在上海的這場當代設計拍賣專場在全球范圍內亦屬首例。
中國當代設計專場20件拍品全部來自愛馬仕旗下品牌“上下”。“上下”的第四間也是****的專賣店剛剛于10月中旬在上海落戶,佳士得本次拍賣所得1500多萬元的銷售額既為“上下”的店鋪開張捧場,也為其品牌推廣起到了促進作用。“上下”品牌推行中國設計,中國制作,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相融合的概念,自2010年面世以來,如今尚處于投資階段,有報道稱“上下”預計2016年實現盈利。
與“上下”品牌的合作再一次顯示了佳士得拍賣中國區負責人出色的公關素質和創新精神,既節省了征集拍品所需的人力和物力,又可以在銷售推廣上得到品牌的一臂之力。佳士得網站上針對本場拍賣的宣傳片,其畫面和解說詞也仿佛是“舌尖上的美味”的姊妹片。高端品牌聯合,共同開發高端生活方式和消費市場,以求達到共贏,可算是一個不錯的戰略聯合。
相對于佳士得,蘇富比(北京)依然堅守傳統,于11月底繼續推出中國現當代藝術專場,目前尚未披露更新的拍賣計劃。而與此同時,蘇富比豪宅中介部門已悄然進軍中國房地產市場,營銷海外頂級豪宅。
10月剛結束的香港蘇富比秋拍,當代水墨專場表現也很突出,總成交額達2480萬港元,幾乎接近拍前最高估價總額的兩倍,實現了95%的高成交率,其中85%的拍品均以高于最高估價成交。
自從2013年首次推出專場以來,蘇富比共舉辦了三場當代水墨專場拍賣。今年香港春拍,蘇富比的第二場當代水墨專場拍賣,借鑒了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借古說今,中國當代水墨展”所呈現的西方語境下的水墨概念,推出以文人審美趣味為核心的藏品組合,拍品的門類囊括古董、家具、文房四寶、茶具、字畫、盆景、佛像等....。。這種理念與當下流行的生活方式化,力求展現藝術的立體化和空間化的當代藝術觀非常契合。
然而這場緊隨國際潮流的拍賣結果卻是三個專場中成績最差的一場,98件拍品流拍24件,成交率僅為75%。經過精挑細選的文人品味物件,以再現古人生活場景的方式呈現于預展現場,雖然頗具新意,卻并未受到中國藏家的追捧,復古的文人生活方式似乎與現代人的生活尚有距離,藏家并未普遍認可拍賣行所兜售的文人審美取向。
秋拍的蘇富比當代水墨專場依然主推文人概念,但是拍品明顯地精簡化,重新回到清一色的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水墨中國畫,物件和繪畫混雜的景象沒有再現。在對藝術家的挑選上,與第一場當代水墨專場類似,依然主推海外國畫家的作品。上拍的55件拍品,除兩件王己千的作品流拍外,其余悉數成交,成交率高達95%。
自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推出當代水墨展以來,有關中西語境下的水墨語言之爭便一直此起彼伏。西方文化商人似乎意圖將中國水墨包裝成與日本的Zen(禪)類似的一種概念,并稱之為“水墨精神”。在此精神的引導下,當代水墨轉換成了一個包羅萬象的理念,一切與文人審美傾向有關的物品均被冠以“水墨”。
如果這一概念被消費者所接受,并成為一種新潮流,那么傳統定義下的筆墨紙硯、案幾茶具、奇石雅玩將被賦予更多的附加值,隨之而來的便是新一輪的市場熱潮,但是,從蘇富比的三場當代水墨專場的成交來看,西方視野下的當代水墨觀尚未被中國收藏界廣泛認可,藏家們依然推崇傳統意義下的水墨涵義,即對筆、墨和宣紙之間微妙關系進行實驗和探索,以及文人以自我修身為途徑所實現的精神上的超越和突破。這個趨勢從大陸背景的拍賣行嘉德和保利對于新水墨拍品的選擇上也可見一斑。
中國市場無疑被大多數國際拍賣行和經銷商視為最重要的潛力市場之一,能否將潛力成功轉化為生產力,關鍵在于如何去看待和介入這個充滿誘惑力的市場。正如那個經典故事所講,兩個銷售員去非洲賣鞋得到截然不同的回饋一樣,一個說非洲沒有市場因為那里沒有人穿鞋,而另一個說非洲那邊市場很大,因為那里的人到現在還沒有鞋可穿。如果沒有市場,那就創造出一個市場,盡管僅僅還只是萌芽。
2014年11月04日 來源:新民晚報